《对话乡愁——金昌民俗文化研究》是一本怎样的书?

发布日期:2024-09-19 17:21

来源类型:文旅中国 | 作者:DiBella

【澳门金牛版正版资料大全免费】【新澳开奖记录今天结果】【2024年新澳门王中王资料】【管家婆最准一肖一码】【新澳彩开奖结果查询】【天天开澳门天天开奖历史记录】【4949澳门免费资料大全特色】【2024今晚澳门特马开什么号】【新澳2024最新资料】【2O24澳彩管家婆资料传真】
【494949澳门今晚开什么】 【2024新澳免费资料】 【2024年澳门管家婆今晚开什么】

《对话乡愁——金昌民俗文化研究》是一部在传承与弘扬民俗文化的当代场景中,记录和讲述金昌传统民俗文化故事的厚重著作。著者肖永晖经过数十年的寻访挖掘、梳理总结,将金昌传统民俗文化的各种类型、表现形式、特定内涵及独特的审美风格,以具体鲜活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是人们了解金昌民俗文化的一本图谱,也是认识金昌历史文化的一扇窗口。

△金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肖永晖记者柯玉栋 摄

△肖永晖著作《对话乡愁——金昌民俗文化研究》

绘制地方民俗图谱

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或区域内生活的人们,在自己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代代相习的生活事象,它包括民众中传承的物质生活文化、社会生活文化、传统思维方式、集体心理习惯等诸多内容,具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华大地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活环境,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具有地域差异性和独特生活气息的地域性民俗文化。

在中华文化版图上,河西走廊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所处的特殊区位,形成了文化史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河西文化,世代延续,并深刻影响着河西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精神风貌。金昌地处河西走廊东部,在区域文化上属于河西文化圈范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文化的不断融合发展,以金川河流域为主形成了既与河西文化有共同特征,又具有自己形态稳定、人文特征鲜明的地域文化。这一切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形成了许多令人陶醉与神怡的传统民俗文化,代表性的如“四月八”、“朝山节”、节子舞、卍字灯会,以及各种民风礼俗、饮食习俗、土堡建筑、方言土语等,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深厚,充分体现了金昌本土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金昌民俗文化生于民间、兴于民间,是金昌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文明结晶,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质和传承不息的文化脉络。但是,由于民俗文化具有大众性、地方性和活态性的特殊性质,长期以来,金昌民间民俗文化虽然广泛发展却始终默默无闻,致使许多民俗随着岁月的更迭而不断流失。时至今日,尽管积极提倡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保护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金昌民俗文化似乎依然停留在一种自说自话、自娱自乐的分散状态,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没有上升为一种文化形态与其他艺术形式平等对话,没有进入本土文化研究者的视野,更没有形成自己系统的话语体系,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

△金昌非遗木偶戏 陈永伟 摄

然而,作为一名文化学者,肖永晖却将其目光锚定于金昌民俗文化,数十年来,他以先行者的姿态,执著行走在金昌大地,走访各色相关人物,广泛挖掘、搜集现在及过去的一切民间民俗文化资料,以专业的学术方法梳理总结、潜心研究,最终形成一部厚重的地方民俗文化研究著作《对话乡愁——金昌民俗文化研究》,集中呈现出他在金昌民俗文化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著作由八个篇章组成,即“寻根理脉、民淳俗美、说唱曲艺、妙手巧工、味蕾记忆、镌刻年俗、民俗古建、流年印象”,其中内容涉及人生礼俗、民间习俗、民间信仰、节日习俗、饮食习俗、民间表演、民间服饰、刺绣剪纸、编织制陶、手工艺术、民间艺人、民间俗语、口头传说、娱乐游戏、建筑风俗等。可以说,书中所述的金昌民俗琳琅满目,五彩纷呈,是对金昌本土民俗文化的精粹汇集。

从民俗学的意义上讲,《对话乡愁——金昌民俗文化研究》既是对金昌民俗文化的梳理和展示,更是对金昌各类民俗的建档立言。著者通过探寻历史渊源,回溯文化脉络,从民俗与生活、传统与当代、创造与传承等方面,研究阐释金昌地域民俗文化,潜心绘制出一幅幅色彩纷呈的金昌地方民俗文化图谱,将金昌民间民俗文化的各种形式完整地展现出来,书写表达出金昌民间民俗文化的价值内涵,发出金昌民间民俗文化的艺术强音。准确地说,这是一次为金昌本土民间民俗文化的集中发声,从文化学的高度将金昌民间民俗文化的地位整体地给以定位和提升,填补了金昌民间民俗文化研究的空白,构建起金昌民间民俗文化的话语体系。这本书的价值,首先应该体现在这个方面。

守望一方乡土乡愁

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民俗文化的发展史。中华传统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包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和审美心理,是中国人认知天地社会人生的重要表达与生动实践。可以说,民俗文化作为华夏儿女心理结构的一种物化形态,是自然环境与价值观念、生活信仰和心理情感紧密结合的产物,它通过各种形式,随时记录和反映普通民众的思想愿望、生活态度、喜怒哀乐以及审美倾向,承载着民众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期待,成为广大民众日常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社会历史的发展演进中,民俗文化经历了从远古走向现代和当代的流传与演变,在时间上不可避免地带着时代的色彩,在地域上毋庸置疑地嵌入地方文化色彩,自然带着不同地域的民风特色,如水一样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在每一个个体的心理上刻下深深的烙印。在特定的语境下,民俗文化集中承载着共同地域中人们集体的、共同的劳动创造和深刻的生活记忆,蕴含着人们的乡愁,暗藏着一种寻根意识。无论度过几番春花秋月,亦无论历经多少岁月沧桑,那份浓浓的乡情和缕缕乡愁,始终未曾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淡去。

△金昌非遗剪纸服饰展示 谢爱仁 摄

因此,探寻民俗文化,可以真实地展示出特定历史阶段人们的生活风貌和心路历程,唤起人们内心的乡情乡愁。《对话乡愁——金昌民俗文化研究》正是蘸着浓浓的乡愁撰写的一部著作,为我们留住了那份记忆中的乡土乡愁。总览全书,“乡愁”是贯穿本书的一条主线,这从著作名称——对话乡愁即可体现出来。在著作中,作者寻根理脉,对话乡愁记忆,将民俗文化作为乡愁载体,从地域性视角,把金昌民俗文化中的人生礼俗、民间习俗、特色饮食、表演艺术、手工技艺以及民间艺术行业发展等分别展示,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个生动丰富的“金昌民俗故事”。如饧面拉条子、垫卷子、千层月饼、窝窝子、卜拉子、灰豆子、甜丸子、酿皮子等特色饮食,喂养我们的身体长大成人,至今依然滋养着我们的味蕾,丰富着我们的生活;如初夕守岁、元宵赏灯、祭灶燎街、耍龙舞狮等节日习俗,正月十六游百病、四月八庙会等民间节会,试犁送粪、打麦扬场等农事活动,充满的是我们与父辈乡亲共同生活的温馨记忆,许多已经潜移默化地融进我们的血液之中;如社火秧歌、贤孝宝卷,铿锵有力的节子舞、吉祥喜庆的卍字灯,《下四川》《小放牛》《张连卖布》《火焰驹》等民间小戏,《十里亭》《绣荷包》《割韭菜》《王哥放羊》等民间小调,从幼年时期即伴着我们的成长,勾起的是我们对童年过年时节追逐观看的生活记忆;如民居大院、高墩厚墙、庙宇楼阁,留给我们的是遥远的大地上矗立的影子,那里布满了我们童年的脚印和嬉戏玩耍的身影;如赶老牛、跳墩墩、围老虎、打沙包、跳方打锁等儿时游戏,透出的是满满的对曾经欢乐时光的记忆,勾起我们对童年生活的无限回忆……

虽然著者是以严谨的学术态度研究金昌民俗文化,但是,他在行文中并没有运用刻板枯燥的学术性语言,更没有深奥难懂的学术性概念,而是以质朴通俗的文字,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金昌民俗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艺术审美和其中蕴含的深厚的乡情乡愁,在娓娓道来的叙述中不动生色地讲述了出来。

通篇阅读《对话乡愁——金昌民俗文化研究》,我们既能够直观地认识到金昌民俗文化色彩斑斓的丰富内容,更能够真切地触动内心的某根神经,那份乡情乡愁在心头油然而生,不禁勾起对既往岁月和生活的各种美好回忆,仿佛穿越时空回到过去,令人有泪目的感觉。乡愁,使我们从心底产生一种对家乡的眷恋与自豪之感,进而重新审视家乡文化,唤起对家乡文化追寻的兴趣,激发起对家乡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动力。在此意义上讲,著者蘸着浓浓的乡愁,为我们讲述本土民俗文化故事,其实就是在讲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故事,他通过《对话乡愁——金昌民俗文化研究》给我们树立了一个书写金昌乡土传统文化、讲述金昌本土文化故事的生动范例。

传承乡土文化根脉

民俗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是流动的活态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一部分,是中国人民思想观念、情感样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的集中表达,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与思想追求,其中蕴含的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传承与更新,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滋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至今仍然具有深刻影响、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在中华文化地理版图中,金昌民俗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地理单元,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样化的文化符号和文化象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蕴涵着中华文化基因,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滋养着这一方区域内生活的人们的根与魂,是广大民众的精神寄托,也是维系与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方式,对人们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把我国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和风采”。当代中国,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充分融合我国的历史、文化和国情特点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推进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需要。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进程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同时也是优秀传统民间民俗文化时代价值的彰显过程。

△肖永晖与广西壮族民间艺人合影 杨文元 摄

因此,在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今天,准确把握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方位,立足中华大地,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精神价值与时代精神相契合,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成为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珍贵资源,唱响中国乡土文化艺术之强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统读《对话乡愁——金昌民俗文化研究》一书,著者正是以这种清醒的文化自觉意识,和强烈的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感,承担起了民俗文化研究的使命任务。正如他在书中后记所言:“民俗是伴随着人类群体的产生而产生的。因此,民俗培育了群众社会的一致性,增强了民族的认同感,强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弘扬优秀传统民俗文化,传承文化根脉,是其研究民间民俗文化的根本立场和出发点,也是该著作核心价值所向。

总览《对话乡愁——金昌民俗文化研究》全书,我们可以看到,书中整理讲述的金昌各类民俗,是以悠久的农耕文明为底蕴,带有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以及外来文明的痕迹,是金昌本土自然环境与人文思想、生活信仰与百姓情感紧密结合的产物,其中一以贯之的是一脉相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精神,和中华民族独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著者在对本土民俗文化的具体形象化的叙述描写中,不论是对人们劳动生活的记录,还是对手工技艺的描述,也不论是对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载,还是对匠人们工艺制作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的讲述,透射出来的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独特的价值理念和精神信念的探寻。这种精神,是厚植于中华大地的精神信念,正与我们当今时代精神高度契合。

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曾说:“民间文艺以劳动人民的文艺创造为对象,收集、整理和研究有助于增强人民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着眼,文化传承发展,在于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在时代新变中传承传统民俗文化,在当代对于增强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培根铸魂,激发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滋养民族文化血脉,共同推动国家、民族的团结大发展,有着多重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从此意义上讲,著作《对话乡愁——金昌民俗文化研究》的价值,不仅仅是绘制出了金昌本土民俗文化图谱,是对金昌各种民俗文化的汇编和分类总结,也不仅仅是立足乡土唤起人们记忆深处的乡愁,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个生动丰富的乡愁故事。我们应该从推动文化传承发展、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高度,认识《对话乡愁——金昌民俗文化研究》一书的意义和文化价值。站此高度来看,这部著作的厚重之处正在于其蕴含的深厚的价值内涵,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的执著探寻,努力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的精神标识展示出来,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根脉。

△金昌市首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工作室——“肖永晖职工创新工作室”授牌 谢大新 摄

事实上,肖永晖早已在传承传统民俗文化根脉的路程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多年来,他坚守在民间民俗文化领域,始终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民间民俗文化而不懈努力,并领衔创建“一坊四室”工作模式,充分发挥非遗创新培训和“传帮带”作用,以民间文艺培训、非遗研学体验、创新手工教学、美育德育润心为教学模式,成功打造了“民间文化进校园”和“民间文化进社区”两大品牌,2024年6月,被甘肃省总工会授予“肖永晖职工创新工作室”,成为金昌首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工创新工作室。目前,金昌民间民俗文化已经走进社区居民之中,走进学校课堂,正在金昌大地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春发其华,秋收其实。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愿肖永晖在未来的岁月里仍能以高昂的热情坚守乡土,守望乡愁,潜心耕耘,播种育苗,持续推出精品佳作,在时代奋进的征程中,推动新时代的金昌民俗文化园地繁花似锦、硕果累累。

宿好军

甘肃省金昌市委党校(金昌市行政学院)教授,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获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学位,长期从事党的干部教育和文化理论研究工作,兼及文学评论和小说创作,出版著作有《沉思与守望》《金昌城市文化发展战略研究》。小说散见于《青年文学》《飞天》《天池小小说》《百花园》《西部》《短篇小说》等多种文学期刊,有小小说被《微型小说选刊》选载。

作者:宿好军

来源:镍都金昌客户端

编辑:赵佳怡

责编:田红娟 闫婷婷

审核:马丰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Kathleen:

5秒前:我们应该从推动文化传承发展、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高度,认识《对话乡愁——金昌民俗文化研究》一书的意义和文化价值。

马场:

5秒前:审核:马丰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蔡思贝:

2秒前:△肖永晖与广西壮族民间艺人合影 杨文元 摄

刘北妍:

1秒前:△金昌非遗剪纸服饰展示 谢爱仁 摄